今天來到 #社團法人臺中市慢飛家庭關懷協會 與家長們分享 #學齡兒童在校在家職能治療導入策略
每次分享這項主題,我總是會有感而發的跟在座的家長們說「我不是一位喜歡追逐主流的治療者,因為追逐的過程,您會發現特殊兒童的許多問題還是無解,既然無解,那就想辦法為自己的孩子開創一條專屬他的道路!」
國小之後對於我們特殊兒童而言,是一個很尷尬的階段,因為您會發現進入普通班就讀,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進入特教班就讀,又覺得孩子的能力沒那麼差,那到底要何去何從?
確實以目前的教育體制真的很難適切安置我們的孩子,所以到了國小階段,我常跟家長建議,不管孩子身處在哪一類型的班級裡,就好好從生活經營起吧!
🤔學齡階段,您必須要幫忙孩子做到的事:
1️⃣您要替孩子建立一個穩定的情緒
對於孩子的行為,您依然要堅持,該要求的還是要要求,不然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容易走鐘掉,同時您更要懂得溝通,學會釋權給學校老師,做到良善的親師合作,一起努力維持孩子的情緒穩定。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周遭人只會越來越害怕您的孩子,大家能避就避!
2️⃣您要幫忙孩子在課業上做出取捨
寫字、閱讀、計算…等小學需要的能力,實際上在學齡前就大致可以推測出孩子到學齡後是否能完整具備的端倪,所以有些學不會的技巧,您要做出取捨,以免浪費過多的時間在不必要或是永遠學不會的事物上。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孩子只是在應付作業,根本就搞不懂自己在學什麼!
3️⃣您要讓孩子維持一項運動的習慣
運動是用來維持肌力、肌耐力、平衡、協調、反應度、敏捷性、心肺功能…等能力,除了是要促進社會遊戲的發展外,也是要預防未來退化的可能,所以您一定要善用日常生活的休閒運動。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孩子越來越宅,越來越懶,環境刺激也就越來越少。
4️⃣您要與孩子每天都有說話的行為
也許我們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開口說話,但是我們仍然要保有與孩子說話的行為,就算是生活中簡單的回應或是問候都可以,就是盡量製造情境式的對話,刺激孩子聽覺的輸入與反應。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孩子的反應越來越少,您也越來越不懂得孩子在想什麼。
5️⃣您要多製造孩子手部操作的機會
手部操作是刺激認知發展的重要關鍵,您每天至少都要找一件事以上讓孩子的手有事情做,這件事又最好是結合認知導向的操作任務,讓孩子有機會可以邊思考邊動手做。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孩子放空、恍神,甚至自我刺激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多。
6️⃣您要為孩子創造一個互動生活圈
隨著孩子的年紀越大,能力的限制,生活必然會越侷限,這時您不是等著別人來加入您們,而是您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小圈圈,從現有的同儕或是一起上治療課的夥伴們開始凝聚起,利用固定的聚會、出遊,幫忙孩子建立穩定的同儕關係。
不然,最後您會看見,孩子會越來越孤獨,您的心也越來越難受。
今天分享很多孩子的療育生活故事,當然,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堅持與想法,我不能也不行說服家長一定要往哪一條路走,不過,我能說的,就是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帶孩子一起創造生活吧!!!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